數字微流控也稱之為芯片實驗室技術,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擁有眾多優勢。包括其在便攜性方面的高潛力,以及(稀有或昂貴)試劑或樣品消耗量的顯著減少。其他顯著優勢包括系統提供的高通量容量,以及因其尺寸小而不需要過多的功耗。具體如下:
數字微流控的優勢:
1、減少試劑和樣本消耗
微流控技術可以實現微升甚至納升級別液滴體積的控制,這種離散液滴的控制方式具有更強的靈活性,大大降低了試劑的消耗,提高了試劑和樣本的利用率。
例如,診斷測試只需要從病人身上取50微升血液(大約一滴雨滴大小),即可進行多個測試,這對于新生兒來說意義重大。
2、診斷速度快
可以控制亞微升大小的液滴,從而實現快速反應。這些液滴在全自動系統中快速操作,快速出結果,提高了分析和檢測的效率。
3、并行執行多項測試
可以進行自動化和程序化控制,液體的可編程控制允許在同一個芯片上同時進行多個分析,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力的消耗和人為操作誤差的影響,降低了對技術人員的要求。
4、儀器成本低,占地面積小
芯片設計簡單,成本低廉,芯片具有較強的可擴展性,為高通量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礎,因此由微流控驅動的測試平臺不僅僅降低了試劑成本,對于芯片的設計和制造成本也有顯著的減少。
原理與工作方式:
1. 液滴生成與控制:
在數字微流控中,液體以微小的液滴形式存在。每個液滴在電極陣列上被單獨控制,電極通過施加局部電場產生電力(例如,電場或電極電壓差),使液滴在表面上移動。
主要使用的是電潤濕效應。在這種效應中,液滴在不同電極上根據電場變化而改變接觸角,從而推動液滴向特定方向移動。
2. 電潤濕效應:
當電壓施加在電極上時,液滴與電極表面的接觸角發生變化。如果電極上的電場強度足夠,液滴將朝電場方向移動。控制不同的電極,液滴就可以在整個芯片表面上按預定路徑移動。
3. 液滴的控制操作:
搬運:通過改變電極陣列的電壓,液滴可以沿著預定路徑移動。這種移動方式可以實現液滴的精準搬運。
合成與反應:多個液滴可以在特定位置匯聚,進行化學反應或其他操作。例如,通過在特定區域施加電場,液滴可以在特定位置合成或混合不同的試劑。
分離與分配:不同液滴可以通過調節電場進行分離或分配。可實現高通量分配和樣品處理。
早期的生物芯片是基于DNA微陣列的思想,它是一塊玻璃、塑料或硅基板,其上的DNA(探針)碎片固定在微陣列上。類似于DNA微陣列,蛋白質陣列是一種微型陣列,其中許多不同的捕獲劑(常見的是單克隆抗體)沉積在芯片表面上。它們用于確定生物樣品(例如血液)中蛋白質的存在和/或數量。DNA和蛋白質陣列的缺點是它們既不可重構,也不能重組制造后可擴展。目前,數字微流控已被描述為進行數字PCR的手段。